靈璧石
品種豐富多樣,常綠名貴樹種、苗木品質多達500余種。擁有大、新、奇的綠化苗木、造型盆景及特色室內觀葉花卉及成活率高的移植苗或盆苗。
關鍵詞:
苗圃基地
所屬分類:
咨詢熱線:
圖文詳情
靈璧石,安徽省靈璧縣特產,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
靈璧石質地細膩溫潤,滑如凝脂,石紋褶皺纏結、肌理縝密,石表起伏跌宕、溝壑交錯,造型粗獷崢嶸、氣韻蒼古。常見的石表紋理有胡桃紋、蜜棗紋、雞爪紋、蟠螭紋、龜甲紋、璇璣紋等多種,有些紋理交相異構、竇穴委婉,富有韻律感。
2010年9月,靈璧石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。
產品特點
靈璧石按形態(tài)、質地、聲音、顏色、紋理可分為青黛靈璧石、靈璧紋石、靈璧皖螺石、五彩靈璧石、白靈璧石、靈璧透花石、紅靈璧石等七類。青黛靈璧石:顏色青黑,敲擊發(fā)出清脆聲音。靈璧紋石:顏色青黑,表面有直線、弧線、圈線及金錢、蝴蝶、祥云中一種或多種不規(guī)則狀紋理。靈璧皖螺石:表面呈螺旋狀突起(形似螺殼)顏色為紅、黃、灰色。五彩靈璧石:一塊石體呈多種顏色,有黃、絳、紅、青、白色等。白靈璧石:顏色部分或大部為純白色,其余部分青、灰色。靈璧透花石:顏色黑、灰,表面有人物、植物、山川、清溪、漢畫等圖案,有較強墨韻感。紅靈璧石:石頭通體為紅色。
歷史淵源
靈璧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紀期間。
唐宋時期,靈璧石被列為貢品,和英石、太湖石、昆石同被譽為“中國四大名石”。
清,被乾隆封為“天下第一石”。
產地環(huán)境
靈璧縣境內在古代震旦紀期間(距今約8-4.4億年),經過呂梁構造運動,海水漫及境內,使靈璧成為一片淺海的海濱。這個時期,原先藻類植物大量繁殖生長,形成礁體,在海相沉積作用下,發(fā)育成今各類石礦體。在震旦系構造上沉積并形成了震旦系-奧陶系的碳酸鹽巖石。
進入古代(距今約4-2.3億年),經過加里東構造運動,地殼抬升為陸地。后經過華力西構造運動,又下沉為淺海瀉湖。直至中生代(距今約2億年),經印支構造運動后,這一帶才隆起為陸地,海水從此銷聲匿跡。同時,在印支結構運動期間,境內地層發(fā)生了褶皺和斷裂。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,又發(fā)生了燕山構造運動,伴有火山巖噴發(fā)活動,出現(xiàn)了巖漿巖地質。
進入新生代(距今1.2萬千年),在石灰?guī)r溶蝕地區(qū)沉積了第三紀地層。近100萬年,形成了第四紀沖擊平原地層。上述地層多數(shù)隱伏于第四系之下,少數(shù)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的剝蝕殘丘處。經過復雜漫長的地理變化,形成了特殊地質和造型的靈壁石。
質量技術要求
開采清理
開采:開采必須保持石頭原貌,不可有明顯破損。小塊開采,用手工從地下扒出;中塊開采,適當用木棒或鋼釬撬;大塊開采,可輔以吊車、挖掘機等機械進行操作。開采實施采礦許可證制度,禁止使用爆破等破壞性開采方法。
清理:先清除石體表面泥土、石堿、石垢及其它附著物,然后將原石浸水,用毛刷或鐵絲刷順其紋理輕輕洗刷,最后用石蠟擦涂表面。然后根據靈璧石類型配以不同材質的基座。禁止雕鑿、鉆洞、粘接或者染色等人為加工行為。
專用標志使用
靈璧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,可向安徽省靈璧縣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提出使用“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”的申請,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審核,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。靈璧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負責指定。